回首頁 最新消息 媒體報導 【媒體報導】台杉x北醫創新加值平台課程系列報導1
【媒體報導】台杉x北醫創新加值平台課程系列報導1
2020-10-20

劉天仁:「選題」是發展基石 需考量現實需求、臺灣/全球保險體系差異

台杉投資與臺北醫學大學共組的「台杉x北醫創新加值平台」(Taiwania x TMU Founders Forum),於今(17)日起舉辦一連七週、共14堂課的「台杉x北醫高端醫材人才培育課程」,分別從選題、發想、開發、募資、簡報、談判、醫療保險、法規、專利、市場佈局、臨床場域考察等多種角度,邀請十餘位產業界專家,提供專業觀點與實例探討。

北醫大吳介信副校長於致詞中表示,今年安侯建業(KPMG)全球總部進行三千位CEO調查報告,針對疫情發展下最當前的危機,竟不是供應鏈或是市場經濟,反而是人才培育是最大危機。

「瞬息萬變的疫情下,企業想要穩定發展,人才是最重要的關鍵。」吳介信說。他也表示,北醫也持續透過創新發展支持人才培育,今年更在北醫大體系內,導入史丹福大學創新醫材設計(Stanford Biodesign)醫材創新訓練課程。

台杉投資沈志隆生技基金合夥人於致詞中表示,臺灣醫材大環境缺乏一項重要的發展環節,就是創投。因此自2018年起,台杉資本試辦了兩屆以新藥為題的高端人才培育課程,受到不錯的迴響,今年開設此課程,期盼為醫材領域在3~5年內帶來新氣候。

緊接著的上午課程,本次課程共同籌劃講師、北醫暨馬偕醫院劉天仁醫師,首先從其自身的美國矽谷經驗,說明生醫創新的跨領域合作。他認為,如何正確「選題」是非常重要的環節。

劉天仁表示,醫療科技的發展就像是一個倒立的金字塔,所有的發展都仰賴發展之初,必須選出一個好的問題。「所謂的選題,並不是挑個你想解決什麼題目,而是:現在存在的問題是什麼?」他說。

醫療科技(medtech)失敗主要可以歸因成四種,包括:產品沒有效果(not work)、沒有買主(buyer)、患者市場不夠大,以及不好的專利(IP)、管理(management)或時運(luck)。

在美國,這樣的失敗往往意味著1~7千萬美元不等的損失,且連帶造成團隊短則三年、多則20年的損失。因此,選題目的時候就要看清楚終端市場(end market),將未來的發展路徑(roadmap)訂得非常清楚。

他也強調,臺灣的醫療新創公司,必須認清楚所選的題目是臺灣才有的問題、還是全世界都遇到的問題?

此外,臺灣是單一給付方(即全民健保),但國外是以醫療保險公司為主流,新創公司在市場佈局時,最好是及早接觸有在國外目標市場中長期進修的醫師,探詢其經驗,以免從國內跨到海外市場時頻頻受阻。

課堂中,劉天仁也針對Stanford Biodesign課程及 11年來培育衍生的新創公司為實例說明,並現場帶領學員,就創新醫材實例進行需求陳述(need statement)的練習。現場許多學員是從業10多年的醫師、公司資深幹部、總經理和創投/證券人員,也紛紛就自身經驗給予反饋,氣氛相當熱絡。

 

新聞來源: https://reurl.cc/j5m04Z